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节美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端午节美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快到了,大家都吃粽子,除了粽子还有什么比较适合端午吃的呢?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其他很多比较适合端午节吃的食品,比如有和粽子一起煮的鸡蛋,鸭蛋,或者说咸鸡蛋,咸鸭蛋,鹅蛋在我们地区,这也是和粽子必须有的。还有红烧肉,代表着生活过的红红火火,红烧鱼代表着今后的日子连年有余,蒸鸡蛋糕寓意着事业蒸蒸日上!还有咸菜,因为吃糯米粽子时有时候会烧心,吃点儿咸菜会减轻不少。另外,随着当代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传统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说也就没有那些讲究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我觉得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和风俗,还应保持下去!!
很高兴回答这个话题
端午除了吃粽子,备不可少的还有吃咸鸭蛋,咸鸭蛋一般在端午节前一两个月腌制,每年我母亲都会用传统的方式,黄泥土腌一二百个咸鸭蛋....
在端午前裹粽子的时候,会和粽子煮,煮出来的鸭蛋,吃透了粽叶香,几乎个个流油,很香很赞.....
还有就是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我们扬州这一带,端午节还有要吃十三红,意思就是端午节中午这一餐吃的食物都要是红色,比如:炒苋菜、白糖拌西红柿、红烧小龙虾,红烧肉、红烧鱼、白灼河虾、红豆汤等,水果会吃:西瓜、红心火龙果、桃子等。加起来有十三样就行,风俗传下来说端午节中午吃十三红比较避邪。呵呵,也不知真徦,反正我们家每年按照风俗传承下来了,毕竟一年一次嘛。其实我个人认为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什么都避邪!哈哈...
以上这是我的分享,不知其他朋友们在端午节那天除了粽子还会吃什么.....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节是我们大中华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个节日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
各种口味的粽子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个人比较喜欢老母亲包的蜜枣馅的。当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几样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这面到了端午节,家门口都插上艾叶。粽子包好之后放进锅里煮的时候,同时把鸡蛋,整朵的大蒜一起煮。听长辈说,端午节那天吃点煮熟的大蒜可以辟邪(我不信那个,估计就是为了杀菌消毒)。荤菜是红烧肉每年端午节都得做一大碗。吃饭之前再喝点黄酒。
各位朋友你们当地端午节那天,除了吃粽子之外,还吃点别的啥吗?欢迎留言,也让我长长见识~
我是能数,感谢你的邀请,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它是人们纪念清官屈原投江而死,为了不让鱼虾食屈原的尸体而用竹叶包糯米煮熟投江,演变而成。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我们安徽六安这边绿豆糕,杏子,咸鸭蛋,黄鳝是不可少的。
吃绿豆糕代表清凉一夏,吃杏子代表一年肚子不疼;吃咸鸭蛋代表财源滚滚来!吃黄鳝代表一年无病无灾,
这是我们这边的风俗习惯,欢迎大家端午节来六安看玩龙舟。
我们除了吃粽子还有一种跟甜米饭做法差不多的叫甑糕,下面说一下甑糕的家常做法。
首先把糯米洗干净加水泡到米心变软就好了,米沥水备用。蜜枣、葡萄干、果脯洗干净,切成小块,准备一个盆(蒸锅里放的下)里面刷油铺一层糯米撒一层蜜枣再一层糯米上面撒一层葡萄干再铺糯米撒果脯,也可以把蜜枣葡萄干混合一起做,铺好后上面盖一层纱布,蒸锅里加水盆放蒸笼里,加盖大火烧开水改中火,蒸两三个小时就熟了,开锅切块装盘上面撒些蜂蜜,香甜软糯的甑糕就做好了。
各地端午节吃什么?
北京派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用果脯为馅。

广东派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冬叶包裹着糯米、绿豆、咸蛋黄、冬菇、花生、五花肉及莲子,是传统裹蒸粽做法,丰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满足。

四川派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苏州派
端午节地方特色美食和风俗有哪些?
一年的端午节又如期而至,从远古飘来的粽叶香,又勾起了我们对这个古老节日的历史记忆。
我们这里端午节有这样的习俗:孩子们佩戴香布袋(香囊)、插艾叶、孩子们佩戴五色线、涂抹雄黄酒、吃粽子、煮大蒜,煮鸡蛋、炸麻叶。
1.戴香布袋(香囊)
我们这里一般是三角形,由彩布和花布做成,里面塞有天然的香料如:雄黄,艾叶,霍香等这些香料混合而成。不仅香味持久,消除汗味和体臭味,而且能驱走身边的害虫,消除疾病。
2.插艾叶
端午节前几天,人们把新鲜的艾叶一把插在门上。据说可以驱蚊虫,驱邪,招福治病的作用。
3.戴五色线
奶奶或者妈妈们提前自己做或者买五色线给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都戴上。说不可任意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时抛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4.抹雄黄
把雄黄和酒混合后抹在孩子的耳朵眼里,鼻子眼里,说这样一抹百虫不侵。
谢谢您的提问,有幸来回答。我是一位90后小厨宝。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往年那么热闹了,龙舟比赛也没有了。不过还好黄金周没有取消,三天的***期里可以好好的修整修整。
虽然没了往年的热闹,不过仪式感和传统还是要有的。
下面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端午节有什么习惯的:
- 吃粽子:
粽子这个传统食物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市面的粽子种类很多,有甜的咸的,有[_a***_]鲍鱼的,也有嚼头的水晶、水果味的粽子,选择非常的多。不过我还是喜欢最传统的咸肉粽和碱水豆沙粽子。我觉得传统的节日,就应该传统的东西,是情怀,是传统。
- 洗午时澡:
这是从奶奶那一辈就流传一来的习惯风俗。洗午时澡意思就是接中午时分的水来洗澡,最好加入七色花(七种颜色的花),寓意着洗走晦气霉气。
- 拜神祭祖:
准备当令时节的供品,粽子、烧肉、时令水果等。在中午的时候拜祭,祈求阖家安康的。
今年的端午节虽然节日味有点淡,不过人情够浓就行。祈求疫情快滴褪去,百毒不侵。
最后祝福所有朋友们,端午节快乐、安康。
小厨宝明天也出门好好过一下黄金周了,喜欢我的朋友点赞加关注噢。
爱生活、爱做饭的90后小厨宝。
视频加载中...
煎堆,是端午节必备食物之一。有煎有炸,所谓煎堆就是糯米粉和其他配料调合而成,下油锅煎或者炸成一片一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都说天空穿了洞,需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就便止住了,人们便说天空补好了,这种食物和时令吃法也就由此而来。
东北过端午,清早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 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回来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来洗脸。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鸡蛋。
除了粽子,你们家乡的端午节还会做什么好吃的?
潮汕地区的粿品可说是天下一绝,在中国的米面食文化中肯定有一席之地。顾名思义,粿就是用米制作而成的果品,也就是指用秫米、粳米先磨成粉后制作成的食品,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包括广东潮汕、福建、海南、台湾等地区。
潮汕人和福建人、台湾人、海南人一样,先祖都是来自中原地区,是保留传统文化较为完整的***。当时先祖们从中原南迁到潮州时,远离乡土,只能就地祭祖,但是中原地区祭祖一般用的是面食果品,而南方却不产麦子,于是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这就是我们今日食用的粿品的最早起源。
潮汕先祖吃苦耐劳,逐渐在潮汕地区站稳脚跟,繁衍生根,后人不忘本,祭祖时一定会想起先祖们刚到潮汕拓荒的艰辛,那时的潮汕地区尚未开化,荒地虽有,但可种植面积其实并不大,这才有了潮人靠海吃海,潮人继续下南洋。潮人先祖每逢春荒时,米不够吃,就在米食中加入鼠曲草之类的野菜,借以求生,这就是“鼠壳粿”的最早出处。而“甜粿”的故事更是凄惨,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单靠耕种是无法养活当地人的,迫于生计,千百年来一直都有下南洋的传统,潮人在坐红头船挥泪告别家乡时,一定会带上父母妻子所炊的甜粿一笼,甜粿含糖分高,不易变质,可存较长时间,过番的潮人就靠着这一笼甜粿到南洋去打拼,“无苦奈何舂甜粿”,甜粿即可充饥,也可安慰背井离乡的潮汕游子。
而潮汕人又是聪明智慧的族群,既然祭祖需要用到粿品,那么粿品就应当寄托对先祖的哀思和美好的愿望,于是就有了各种巧妙地构思,比如:
1、桃形粿品:潮汕地区的粿品以桃形和圆形为主,桃和圆都寓意吉祥,制作粿品所用的桃形粿印,一般上红漆或为原木色,凹雕桃形图案,中间雕一篆体“寿”字,周边饰以回形纹,并以这种纹饰围成小桃形,构成大桃携小桃的图案,这是寓意“吉祥福寿”。
2、手工,手工,一定是手工:不了解潮汕文化的朋友一开始看到“粿条”,都会认为是珠三角的“河粉”,其实虽然都是用米为原料制作的,但“粿条”与“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手工与否,现在市面上买到的“河粉”几乎都是机器加工而成,但潮汕的“粿条”却是纯手工,潮汕人认为机器磨出的粳米粉会缺乏粘性而不再幼滑;所以要用水磨粳米的米浆来蒸熟,然后制出来的粿皮才会有爽滑的感觉,食时也不会粘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节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节美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