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食材升降归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食材升降归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药和食物有什么关系吗?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那么就是说中药与食物关系很大。中药大部分都是食物,除了矿物质中药,其他都是动植物精华。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有中药材名单,还有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单,还有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名单外的其它食品都是普通食品。
中药讲究药性,中药材之间以及中药与食物之间配伍或搭配是有一定讲究的。其中的原理和方法不是一两句说的清,也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有需要还是咨询中医医生为好。
中药和食物从字面意义上来讲,一个是治病救人、调理身体的,一个是供给人体能量和营养的;一个是维护和保障人体健康,一个是维持生命必须的;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都知道有一些物品是药食同源的,对于药食同源的物品而言,既可作为食品食用,又可作为药品药用,治病则为药,食用则为食,一般情况下“不分你我”。比如:大枣、山药、枸杞、黑芝麻、山楂、赤小豆等等,这类物品共有80多种,他们的安全范围非常高。
民以食为天,食物我们天天吃、顿顿吃;而中药,正常情况下,谁也不会去吃中药。所以,在人不生病(不用中药)的情况下,两者并不发生交集,食品就是食品,中药就是中药,是孤立的两种物品。
1、我们大家都知道,吃中药时,一般都忌辛辣***性食物、油腻食物等,这几乎是普遍认识。
2、有些中药对一些特定食物有禁忌,例如: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鳖鱼忌苋菜;蜜忌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人参恶黑豆、忌山楂、萝卜、茶叶;土茯苓忌茶等。所以,中药与食品有相恶、相畏、相杀的一面。
3、有忌就有宜,有些食物与中药有协同凑效的作用,例如:百合炖秋梨,滋阴清肺;五加皮与酒,酒可加强五加皮祛风湿的功效等等。这便是中药和饮食相需相使的一面。
4、情况具体分析:中医饮食宜忌应因人、因地、因时、因病而有所不同,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阴阳偏胜,结合食物的五味、四气、升降浮沉及归经等特性来加以确定的,这种情况下服用中药应谨遵医嘱。例如:脾胃虚寒腹泻患者忌生冷;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忌粘滑糯米;脾湿或痰湿患者忌油腻荤油、肥肉、油煎炸食品、乳制品等;风热证、痰热证、斑疹疮疡患者忌鱼腥、羊肉等;内热证患者忌辛辣;等等。
中医讲食物分寒、热属性,怎么喝茶对体质好?
我国的传统中医有寒、热之说,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种属性,茶作为饮用的农作物,自然也在属性区分的范围内。
寒性、凉性的食物适合热体质的人或者有热属***症的人食用,相反,温性和热性的食物,适合寒性体质或者寒属***症的人食用。
像口干舌燥吃西瓜,胸闷痰多吃梨子。风寒感冒吃生姜,腹痛呕吐喝姜水。
味道辛辣和甜的食物,受到太阳照射的更多,性温热。像大蒜、石榴。而味道苦涩、酸,大多数是寒性食物,例如苦瓜、黄瓜、梅子、木瓜等。
绿颜色的植物生长与地面接近,吸收了土地的潮湿气,使得属性偏寒,像豆类、生菜、白菜等蔬菜。偏红色的植物有一些虽然与地面很接近,但本体可以吸收较多的阳光,使得属性偏热例如辣椒、红枣等。
根据生长环境可以分为水生和陆地,水生植物生长在水里,属性偏寒,像海带、藕、莲子等。生长在陆地土壤中的植物,含有的水分少,耐旱,属性偏热,像花生、土豆、山药等。
生长在背阴面朝北方的植物吸收的寒气多,很少受到太阳的照射,所以属性偏寒,像菌菇类,各种蘑菇、木耳等。生长在向阳面,朝东南方向的植物,光照充足,属性偏热,如向日葵、各种坚果等。
生长在冬天的植物,寒气太重,像大***、香菇、白萝卜、冬瓜等。夏季雨水多,在这段时间生长并成熟的植物含水量极高,属性偏寒,像西瓜、柚子、梨、黄瓜、苦瓜等。
简单说完食物的属性分类,咱们再来看看茶叶。我国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绿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白茶与黄茶。
未发酵的绿茶和轻微发酵的白茶、黄茶属凉性,哦,还有乌龙茶里的铁观音。这几类茶发酵程度低,重鲜爽滋味,***性更强。天气炎热的夏秋之季适合饮用,清爽的感觉有利于降低咱们的浮躁感,也可以叫做“火”气。热体质人群建议饮用这些茶种,有利于平复情绪,整理思绪,安定心神。
欢迎关注【懂茶帝】
不同的加工方法、不同季节的茶叶、茶树的不同部位等都将影响茶的药性。所以才有了六大茶类的不同茶性。
相对而言,茶性的寒温与发酵程度关系较大,发酵程度越低,寒性越大;发酵程度越高,温性越大。不发酵的绿茶性偏寒,完全发酵的红茶、黑茶性偏温,重发酵的乌龙茶、老白茶类的“四性”处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刚炒制出来的新茶,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均含有火气,多喝了都会让人上火。茶叶配伍成各种复方后,其方剂的药性则因多种药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变化万千。
中医理论认为,甘味多补而苦味多泻,由于茶叶以苦为主,同时具有甘的成分,所以茶叶属于攻补兼备的性能。
在茶的功效中,清热、清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等均属攻的范畴,而属于补的功效有止渴生津、益气力、延年益寿等。就毒性而言,茶属无毒,也极少副作用。
中药治病主要依靠的是什么?
用激素治病好像西化中医或者医院中医,民间中医有用的很少,至于你说的生物碱和重金属,可能用但你只看到了有形之物,无形之气好像你不知道,酸甘化阴,辛甘化阳。升降沉浮,酸涩辛甘苦,寒热温凉。所以不是简单的生物碱蒽醌甾醇类类重金属,用西医观点解读中医,如夏虫语冰,如果说“气机”是玄学,那就没有办法交流,那还是对牛弹琴。重金属砷比如砒霜逐渐被西医引用披上科学的西装,不过砒霜应用有悠久的历史了,特别是皮肤科。单纯重金属分析还是欠缺点,好在有些中医院校药学正在搞科学的寒热温凉。不过路子还长。所以说中医治病更主要的从哲学上(不管是古典还是朴素哲学)考虑气机阴阳变化 这才是中医的核心,外人看就是中药有形成分,不知道无形之气——寒热温凉酸甘苦涩咸辛,这些无形之气更加重要。
用中药治病是取其中药材的偏性一来达到纠偏。若治寒***,则取热***,简言之是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或者是用阳药治阴病,用阴药治阳病。所谓阳药,即轻,浮,温,燥类,阴药即重,沉,寒凉类。
题主不懂中医,完全胡说。
绝对不是靠你说的什么生物碱、激素、重金属等。
请注意,中医是从来不谈药物有效成分的。一旦你谈药物有效成分,那就意味着可以对药物进行化验、提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那你就是“验药”,而中医是最反对验药了。
这么多年来,好不容易用人海战术才验了一个青蒿素,结果还是西药。其它的也不是没有,医学院校有当然有教授在干这些事,研发了苦参素、人参皂苷、汉防己甲素、甘草酸等,可惜只能国内用用,还通不过FDA的疗效标准和/或毒性检查。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在治疗中,最实用的就是[_a***_]之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话怎么看怎么正确。
中医理论中的“八纲”,用于诊断,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诊断就是这么简单,注意一下可以发现,这八个字可以概括所有病的特征。
中医同时又给所有看上去能煮能熬的东西,强行规定了“性味归经”。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动物身体部分、人的身体部分树皮、各种植物部分、石头等,当然也包括我们能吃的任何食物和任何调料——其实这也是中医“药食同源”的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食材升降归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食材升降归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