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形容美食的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形容美食的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食物的古诗词8首?
有关“食品”的古诗词:
1、《江上渔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蜂》
唐代:罗隐
赞美食物的诗词?
外酥里嫩润滑可口香气逼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入口即化滑嫩爽口味道香醇肥而不腻辣而不燥鲜嫩多汁口齿留香 垂涎三尺 望眼欲穿 食指大动玉盘珍馐 秀色可餐 饕餮大餐 凤髓龙肝 回味无穷 唇齿留香 色味俱佳 垂涎欲滴 八珍玉食 爽滑酥嫩 肉汁四溢 口感饱满 回味悠长 软嫩滑爽 入口即溶 酥脆香口
你知道哪些关于饮食的诗词歌赋?
对于古人描写的饮食相关的诗词,我比较熟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描写了一种闲散淡雅的一种意境,让人很是向往。
说到吃货,它其实是个网络词,意思为:
喜欢吃各种美食的人,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美食客、美食家。
那么古代诗人中有没有吃货,答案是肯定有的,最有名的莫过于苏轼,苏东坡,我们常说的“东坡肉”就是他被贬黄州十究以生活的热爱和吃货的心态发明的。其中关于它是怎么做的,他还专门写了首诗词《猪肉颂》,全词如下: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词什么意思呢?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却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吃的造诣极深,不但会吃,而且还会做,以至于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道美味佳肴。
结语:其实苏轼作为一个资深吃货,他写的诗词里关于美食的有很多,比如《初到黄州》里的“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月饼》里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戏咏馓子赠邻妪》里的“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最后还有我们熟知的《惠州一绝》里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关于美食的诗歌数不胜数,一句“桃花流水鳜鱼肥”让无数人食指大动。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 西塞山前白鹭飞,
- 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分享两首唐代关于饮食的诗:一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人就菊花”。农村风光秀丽、农友热情好客,以至诗人情不自禁地与主人约定重阳之日再返农家赏菊观花、谈耕论嫁,诗人为即将要到来的秋收之景所深深地陶醉。二是王建的《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细腻地描绘出新嫁娘初次在公婆家下厨时忐忑不安的紧张心理,也是诗人对自己新诗作能否遇到知音的隐密折射,确实写得委婉动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形容美食的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形容美食的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